驾驶疲劳,是指驾驶人由于睡眠不足、身体状态疲乏或是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,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,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。
根据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第六十二条规定,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此行为: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。连续驾驶4小时未停车休息,就可以认定为疲劳驾驶。
高速公路上约20%-30%的事故由疲劳驾驶导致,午后14-16时、凌晨时段为高发期。
这是导致疲劳驾驶的常见原因之一,大脑和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,就会在驾驶过程中感到困倦、注意力不集中。
连续驾驶时间过长,身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,肌肉处于紧张状态,血液循环不畅,大脑也会因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产生疲劳。
在一些路况良好但景色单一的高速公路上,或者长时间在夜间行车,周围环境缺乏变化,驾驶员的大脑容易产生懈怠,进而引发疲劳。
驾驶员本身患有疾病,如感冒、发烧、高血压等,或者处于过度劳累、饥饿等状态,身体的机能下降,也会更容易在驾驶时感到疲劳。
小汽车空间小、密封性好,经过一段时间行驶后,就很容易导致车内氧气浓度下降,而二氧化碳浓度上升。人体就会感到头痛、嗜睡、呆滞、注意力无法集中。
行车前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,驾车时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,长时间行驶应注意停车休息,放松全身肌肉,预防疲劳驾驶。
白天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4小时,之后要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;若有夜间驾驶需求,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2小时。
冬季驾车时可以在风小的路段,稍微打开车窗一条缝隙,通风透气的同时,也避免了冷空气大量涌入车内。此外,还有效降低了车内外温差,防止挡风玻璃起雾。
夜间行车,光线条件差,加上生物钟影响,容易使人精神犯困。尽量避免夜间行车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8月7日,河南鹤壁,一男人拳打脚踢过往车辆,被制服后秀英文自报家门。(编辑 文文)#学英语 #交通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