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意大利环境与能源安全部(MASE)在“Fer X Transitorio过渡计划” 框架下,针对两项光伏招标推出 “非价格标准”。这两项招标将独家聚焦光伏系统,计划分配1.6GW装机量,核心目标是推广欧盟本土制造的光伏组件——此举也让意大利成为首批落实欧盟《净零工业法案》(NZIA)中 “供应链韧性标准” 的成员国之一。
自2025年8月28日起,《MASE第 220/2025号法令》正式生效,为 “采用非中国产部件、容量不超过1MW的光伏系统” 设立了特殊审批流程。该法令明确规定,参与 “Fer X Transitorio过渡计划” 招标的光伏系统,不得使用来自中国的组件、电池片及逆变器;同时新增第5条 “助力符合《欧盟第2024/1735号条例》的竞争性流程韧性建设” 条款,明确了四项预审标准:
4. 至少包含一项 “2025年5月23日《欧盟第2025/1178号实施条例》附件中所列光伏技术部件”,且该部件同样非中国原产。
参与招标的企业需提交书面承诺,保证完全符合上述标准,否则将失去投标资格。
此次1.6GW光伏招标配额中,将有20%专门预留用于 “专项拍卖”——参与该专项拍卖的项目,除需满足 “组件、电池片、逆变器非中国产” 外,还需额外确保 “至少一项其他光伏技术组件非中国产”(符合《欧盟第2025/1178号条例》要求)。
“目前招标启动时间尚未确定,计划预留30天投标窗口期。” 同名公司创始人Marco Balzano透露,投标结束后45天内(且最晚不超过2025年12月31日),官方将公布投标排名结果,确定最终中标项目。
此外,Balzano补充道,意大利环境与能源安全部(MASE)将在9月2日前,依据意大利国家能源服务公司(GSE)提交的方案,更新“Fer X Transitorio计划” 的操作细则及配额计算方式。他建议 “有能力满足专项招标标准的项目开发商”:暂停已提交的普通投标申请,等待专项拍卖启动后再重新申报,以避免资格不符导致的无效投入。
此次意大利推出 “禁用中国光伏组件” 的非价格标准,本质是对欧盟《净零工业法案》的落地响应。该法案明确要求,到2030年欧盟战略净零技术(含光伏)的本土制造份额需达40%,同时减少对单一地区供应链的依赖。意大利作为欧盟主要经济体,通过招标规则引导光伏项目采用 “非中国产组件”,既能推动本土及欧盟光伏制造产业发展,也能提升自身能源供应链的安全性。
对中国光伏企业而言,这一政策意味着意大利市场准入门槛显著提高——若无法在欧盟布局本土化生产(如在德国、西班牙等国设厂),或无法提供 “非中国产” 的组件、电池片等核心产品,将面临失去意大利专项招标市场的风险。而对欧盟本土光伏制造商来说,这一政策相当于 “定向扶持”,有望加速其产能扩张与技术迭代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