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SZ:002056)率先公布《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》(以下简称“业绩预告”):预计今年1-9月,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.9亿元-15.3亿元,预计同比增长50.1%-65.2%。
横店东磁是横店控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,主营业务包括光伏、磁材器件、锂电三大板块,光伏业务占比近七成。2023年时,横店东磁跻身组件出货全球前十榜单。
单以规模论,横店东磁的组件产能并不突出,顶多算是二三线企业。但在本轮光伏寒冬周期中,横店东磁是少有的保持稳健盈利、甚至逆势增长的企业。2023年至今,累计盈利超过50亿元。
在全行业哀鸿遍野,组件企业集体性亏损时,横店东磁的光伏业务是如何一路保持稳健增长的?分析其背后因素,或对当前光伏行业尽快走出谷底、恢复良性增长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。
横店东磁的前身,为1980年创办的东阳县横店磁性器材厂,以磁性材料起家,后发展成铁氧体磁性材料行业龙头,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。2009年,横店东磁建成第一条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,从此开始进军光伏行业。
在立足“电池组件一体化,并适度参与下游EPC工程建设和电站开发”的发展定位下,横店东磁如今已具备23GW电池和21GW组件产能。截至2025年6月末,光伏业务以67.47%的总营收占比,成为其最大业务板块。
华夏能源网注意到,自2023年下半年光伏行业进入寒冬周期以来,横店东磁的光伏业务一直保持稳健盈利,甚至连单季亏损都未出现。2023年,横店东磁实现归母净利润18.16亿元,同比增长8.8%;2024年又盈利18.27亿元,同比增长0.58%;今年上半年,横店东磁又实现归母净利润10.2亿元。
在全行业陷入低谷期,横店东磁能保持稳健盈利实属罕见。在光伏电池、组件龙头企业中,绝大多数都遭遇了持续亏损。即使是组件五巨头中业绩较稳健的晶科能源(SH:688223),2024年第四季度至今也连续亏损了3个季度,累计亏损40亿元。而隆基绿能(SH:601012)、通威股份(SH:600438)、TCL中环(SZ:002129)等更是集体连亏7个季度。
不仅是最近几年,横店东磁入局光伏领域的16年来,一直都是在赚钱。除了201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了2.2亿元,其他年份均是盈利。并且自2013年至今,每年的归母净利润都是同比正增长。如此业绩,简直是逆天般的存在。
光伏行业上行期中,上市公司大赚并不稀奇,但能在行业低谷中依然稳定盈利,则非常难能可贵了。那么,横店东磁保持逆势增长背后,究竟有哪些秘诀?
一是提早做好海外市场布局。除了国内,横店东磁还在印度、印尼、越南、泰国等地打造了国际化生产基地。
海外市场一直是横店东磁历年业绩增长的重要保障。2025年上半年,海外市场为其带来57.58亿元收入,占到横店东磁总营收的48.27%。
并且,2025年上半年,横店东磁境外毛利率达到16.17%。对此,横店东磁表示,公司在海外优势市场具备一定的品牌与渠道溢价,价格传导总体顺畅。
针对目标市场不同需求,“目前公司已推出 5 类双玻标准产品和 9 类特殊应用场景产品。”在2025半年业绩说明会上,横店东磁表示。
据了解,横店东磁的产品包括标准化电池、组件,及针对特定应用场景开发的全黑组件、温室系统、防眩光、海漂、高透光、抗冰雹、防积灰、安装友好、轻质等系列差异化组件产品,可为全球不同光伏市场提供户用分布式、工商业分布式、集中式电站用产品以及系统解决方案。同时,公司也适度参与了农光互补、渔光互补等电站的开发和建设,以及EPC工程的承接和建设,这也带动了电池组件出货的增长。
横店东磁表示,公司于年初制订了超高功率产品提效路径,通过技改投资和工艺优化,超高功率产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各生产基地也严控制造成本、突破产量极限,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。2025半年报显示,横店东磁的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已提升至26.85%,研发效率达到 27.25%。
“强化差异化战略,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、技改投资和工艺优化,适时推出超高功率产品,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力;同时,通过前瞻性的供应链布局,有效管理了成本的波动。”横店东磁在三季度业绩预告中表示。
客观来说,作为一家2009年就进入光伏行业的老厂,横店东磁目前23GW电池产能和21GW组件产能在行业内并不突出。
在热衷扩张、项目产能动辄数十GW的光伏行业,横店东磁对规模的疏离态度有些特立独行。但正是这种不跟风、不贪多的思路,使其避免陷入产能过剩、低价内卷的困境。
在行业狂欢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始终根据自身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,以盈利为导向踏踏实实做好每项业务,这对于很多光伏企业来说,是亟需补上的一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