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政策推动与技术革新的双重催化下,中国电池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。2月17日,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《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,明确提出加快锂电池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,同时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。此外,宣布计划2027年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,进一步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。龙头企业如
新型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已被提至国家战略高度。根据《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,未来将重点布局大容量高安全储能电池、全气候低衰减长寿命电池、储能用固态电池等先进技术方向。其中,锂电池作为核心载体,需突破长寿命高容量活性材料技术、高效补锂技术等关键瓶颈,并提升高附加值辅材配套能力。
这一政策导向直接利好具备技术储备的头部设备供应商。例如,先导智能已实现储能锂电设备整线供应能力,覆盖前段电极制备至后段模组装配全流程;杭可科技则聚焦后道化成分容环节,其设备可适配高一致性电池系统的生产需求。随着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,龙头设备商的订单与技术验证机会将显著增加。
此外,政策还强调推动产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升级。通过数字化工艺设计、智能检测设备应用,新型储能产品的良率与生产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。设备企业若能率先融合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优化产线,将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。
固态电池被视为锂电技术迭代的核心方向。比亚迪近日透露,计划2027年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装车示范,2030年后实现规模化应用。尽管全固态电池量产仍面临电解质材料、界面稳定性等技术挑战,但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已进入商业化阶段,其生产设备与传统液态电池兼容性较高。
在设备端,全固态电池对前道干法电极、中道叠片等环节提出新要求。先导智能已推出覆盖全固态电池生产全流程的解决方案,包括干法电极制备设备、固态电解质膜复合设备等,并成功向韩国头部客户交付关键设备。这类技术布局不仅有助于抢占市场先机,也为未来全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奠定基础。
与此同时,技术路线分化对设备通用性提出考验。例如,氧化物、硫化物等不同固态电解质体系对设备耐腐蚀性、温控精度等参数要求差异显著。设备企业需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产线灵活性,以适配多元技术路径的迭代需求。这一过程中,具备跨领域技术整合能力的厂商将更具竞争优势。
新型储能与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,正在重构电池行业竞争格局。政策红利释放叠加龙头企业的前瞻布局,为设备制造商带来明确增长空间。未来,技术迭代速度、设备适配能力以及智能化水平,将成为决定企业市场地位的关键要素。